过去五年,中俄用尽外交手段,从边境谈判到能源合作,始终撬不动莫迪对华强硬立场。 2020年边境冲突后,印度切断直航、抵制一带一路,连俄罗斯提议的“中俄印三方会谈”都冷脸拒绝。
谁也没想到,打破僵局的竟是特朗普的关税大棒,短短两周,三记重拳砸向印度:
7月30日,特朗普宣布8月1日起对印度商品加征25%关税,指责印度“用俄油赚战争财”。
8月4日,他再放狠话,威胁“24小时内大幅提高税率”,暗示关税可能冲上50%甚至100%。
8月6日,关税威胁落地50%,印度对美出口870亿美元的产业链瞬间告急,纺织、珠宝、仿制药首当其冲。
莫迪的“绝地求生”比外界预想得快。
就在50%关税生效当天,印度媒体突然曝出重磅消息:莫迪确定8月31日访华,出席天津上合峰会。 这是自2018年武汉会晤后首次。
同步放出的“对华大礼包”更让外界咋舌:
立即恢复中国公民旅游签证,结束五年冻结;
放宽中资审查,批准关键合资项目(如印度迪克森科技与中国龙旗科技合作);
加速恢复直航航班,边境贸易点重启谈判提上日程。
讽刺的是,这些动作全是中俄过去五年求而不得的“破冰信号”。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曾三次推动三方会谈,均遭印度冷拒;中国多次提议边境撤军,莫迪政府始终回避。
特朗普的关税刀有多锋利? 数据揭开印度“命门”。
印度36%的原油依赖俄罗斯,日均进口170万桶,转手精炼卖给欧洲赚取差价,已成经济支柱。 特朗普的制裁直击要害:
仿制药制裁威胁:印度占美国仿制药市场40%,若被征150%关税,千家企业面临倒闭;
美元结算封锁:美方威胁切断印俄能源交易的美元通道,印度外汇储备恐遭重创;
GDP增长砍0.3%:25%关税已让印度出口损失10%,50%关税或拖累全年经济。
莫迪嘴上强硬,行动却诚实。 关税生效后48小时,印度炼油厂悄悄将俄油采购量削减15%,同时紧急对接沙特补缺。
拜登的“印太战略”成了最大输家。
四年来,拜登政府把印度捧为“抗中基石”:
2024年白宫国宴:莫迪享受21响礼炮待遇,拜登承诺转让无人机技术;
QUAD军演升级:美日印澳联合巡航南海,印度获准采购F-35战机;
印太经济框架拉拢:美国承诺供应链转移印度,替代“中国制造”。
如今特朗普两拳打碎所有布局。 莫迪访华前刻意先飞日本“安抚盟友”,但天津峰会议程已泄露关键转向:中印将讨论共建跨境铁路、共享稀土加工技术、联合开发雅鲁藏布江水电站,这些全是拜登最忌惮的“中印融合”信号。
中俄五年没搞定的难题,为何特朗普两周“破局”?
答案藏在莫迪的“走钢丝”策略里。
过去五年,印度游走三方:安全靠美(买F-35、参加QUAD)、能源靠俄(签S-400、买打折原油)、市场靠华(年贸易额1384亿美元)。 中俄的“软性拉拢”始终难敌印度对美战略依赖。
特朗普的关税打破了平衡。 当25%关税瞄准印度乳农,50%关税压垮纺织厂,莫迪发现“美国朋友”翻脸比中俄狠。 一名印度外交官直言:“我们不愿被逼到墙角,特朗普的耳光打醒了所有人”。
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关税战高潮时。
新德里曾紧急向中俄求援,提议组建“反关税联盟”,却被中俄默契回绝:
中国冷拒:“不结盟是底线,不搞对抗集团”;
俄方漠然:“没兴趣卷入印美纠纷”。
这场尴尬求援暴露了印度的孤立,也加速了莫迪的访华决定,既然无法硬扛美国,那就借中国市场缓冲制裁。
拜登团队此刻的沉默格外刺耳。
当莫迪宣布访华,白宫未置一词;当印度放宽中资,美国务卿鲁比奥仍鼓吹“四方关键矿产倡议”。 四年投入化作泡影,特朗普却轻描淡写:“印度?那点贸易额不值一提! ”
这场闹剧只剩最后一个悬念:8月31日天津峰会,莫迪会带着多少份合作协议去见普京? 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
自信阳光配资,配资网上开户论坛,可以加杠杆的股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